程序结构
通常,我们都会在扩展名为 .cj
的文本文件中编写仓颉程序,这些程序和文件也被称为源代码和源文件,在程序开发的最后阶段,这些源代码将被编译为特定格式的二进制文件。
在仓颉程序的顶层作用域中,可以定义一系列的变量、函数和自定义类型(如 struct
、class
、enum
和 interface
等),其中的变量和函数分别被称为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。如果要将仓颉程序编译为可执行文件,您需要在顶层作用域中定义一个 main
函数作为程序入口,它可以有 Array<String>
类型的参数,也可以没有参数,它的返回值类型可以是整数类型或 Unit
类型。
注意:
定义
main
函数时,不需要写func
修饰符。此外,如果需要获取程序启动时的命令行参数,可以声明和使用Array<String>
类型参数。
例如在以下程序中,我们在顶层作用域定义了全局变量 a
和全局函数 b
,还有自定义类型 C
、D
和 E
,以及作为程序入口的 main
函数。
// example.cj
let a = 2023
func b() {}
struct C {}
class D {}
enum E { F | G }
main() {
println(a)
}
在非顶层作用域中不能定义上述自定义类型,但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,称之为局部变量和局部函数。特别地,对于定义在自定义类型中的变量和函数,称之为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。
注意:
enum
和interface
中仅支持定义成员函数,不支持定义成员变量。
例如在以下程序中,我们在顶层作用域定义了全局函数 a
和自定义类型 A
,在函数 a
中定义了局部变量 b
和局部函数 c
,在自定义类型 A
中定义了成员变量 b
和成员函数 c
。
// example.cj
func a() {
let b = 2023
func c() {
println(b)
}
c()
}
class A {
let b = 2024
public func c() {
println(b)
}
}
main() {
a()
A().c()
}
运行以上程序,将输出:
2023
2024
变量
在仓颉编程语言中,一个变量由对应的变量名、数据(值)和若干属性构成,开发者通过变量名访问变量对应的数据,但访问操作需要遵从相关属性的约束(如数据类型、可变性和可见性等)。
变量定义的具体形式为:
修饰符 变量名: 变量类型 = 初始值
其中修饰符用于设置变量的各类属性,可以有一个或多个,常用的修饰符包括:
- 可变性修饰符:
let
与var
,分别对应不可变和可变属性,可变性决定了变量被初始化后其值还能否改变,仓颉变量也由此分为不可变变量和可变变量两类。 - 可见性修饰符:
private
与public
等,影响全局变量和成员变量的可引用范围,详见后续章节的相关介绍。 - 静态性修饰符:
static
,影响成员变量的存储和引用方式,详见后续章节的相关介绍。
在定义仓颉变量时,可变性修饰符是必要的,在此基础上,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修饰符。
- 变量名应是一个合法的仓颉标识符。
- 变量类型指定了变量所持有数据的类型。当初始值具有明确类型时,可以省略变量类型标注,此时编译器可以自动推断出变量类型。
- 初始值是一个仓颉表达式,用于初始化变量,如果标注了变量类型,需要保证初始值类型和变量类型一致。在定义全局变量或静态成员变量时,必须指定初始值。在定义局部变量或实例成员变量时,可以省略初始值,但需要标注变量类型,同时要在此变量被引用前完成初始化,否则编译会报错。
例如,下列程序定义了两个 Int64
类型的不可变变量 a
和可变变量 b
,随后修改了变量 b
的值,并调用 println
函数打印 a
与 b
的值。
main() {
let a: Int64 = 20
var b: Int64 = 12
b = 23
println("${a}${b}")
}
编译运行此程序,将输出:
2023
如果尝试修改不可变变量,编译时会报错,例如:
main() {
let pi: Float64 = 3.14159
pi = 2.71828 // Error, cannot assign to immutable value
}
当初始值具有明确类型时,可以省略变量类型标注,例如:
main() {
let a: Int64 = 2023
let b = a
println("a - b = ${a - b}")
}
其中变量 b
的类型可以由其初值 a
的类型自动推断为 Int64
,所以此程序也可以被正常编译和运行,将输出:
a - b = 0
在定义局部变量时,可以不进行初始化,但一定要在变量被引用前赋予初值,例如:
main() {
let text: String
text = "仓颉造字"
println(text)
}
编译运行此程序,将输出:
仓颉造字
在定义全局变量和静态成员变量时必须初始化,否则编译会报错,例如:
// example.cj
let global: Int64 // Error, variable in top-level scope must be initialized
// example.cj
class Player {
static let score: Int32 // Error, static variable 'score' needs to be initialized when declaring
}
值类型和引用类型变量
程序在运行阶段,只有指令流转和数据变换,仓颉程序中的各种标识符已不复存在。由此可见,编译器使用了一些机制,将这些名字和编程所取用的数据实体/存储空间绑定起来。
从编译器实现层面看,任何变量总会关联一个值(一般是通过内存地址/寄存器关联),只是在使用时,对有些变量,我们将直接取用这个值本身,这被称为值类型变量,而对另一些变量,我们把这个值作为索引、取用这个索引指示的数据,这被称为引用类型变量。值类型变量通常在线程栈上分配,每个变量都有自己的数据副本;引用类型变量通常在进程堆中分配,多个变量可引用同一数据对象,对一个变量执行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其他变量。
从语言层面看,值类型变量对它所绑定的数据/存储空间是独占的,而引用类型变量所绑定的数据/存储空间可以和其他引用类型变量共享。
基于上述原理,在使用值类型变量和引用类型变量时,会存在一些行为差异,以下几点值得注意:
- 在给值类型变量赋值时,一般会产生拷贝操作,且原来绑定的数据/存储空间被覆写。在给引用类型变量赋值时,只是改变了引用关系,原来绑定的数据/存储空间不会被覆写。
- 用
let
定义的变量,要求变量被初始化后都不能再赋值。对于引用类型,这只是限定了引用关系不可改变,但是所引用的数据是可以被修改的。
在仓颉编程语言中,基础数据类型和 struct
等类型属于值类型,而 class
和 Array
等类型属于引用类型。
例如,以下程序演示了 struct
和 class
类型变量的行为差异:
struct Copy {
var data = 2012
}
class Share {
var data = 2012
}
main() {
let c1 = Copy()
var c2 = c1
c2.data = 2023
println("${c1.data}, ${c2.data}")
let s1 = Share()
let s2 = s1
s2.data = 2023
println("${s1.data}, ${s2.data}")
}
运行以上程序,将输出:
2012, 2023
2023, 2023
由此可以看出,对于值类型的 Copy
类型变量,在赋值时总是获取 Copy
实例的拷贝,如 c2 = c1
,随后对 c2
成员的修改并不影响 c1
。对于引用类型的 Share
类型变量,在赋值时将建立变量和实例之间的引用关系,如 s2 = s1
,随后对 s2
成员的修改会影响 s1
。
如果将以上程序中的 var c2 = c1
改成 let c2 = c1
,则编译会报错,例如:
struct Copy {
var data = 2012
}
main() {
let c1 = Copy()
let c2 = c1
c2.data = 2023 // Error, cannot assign to immutable value
}
作用域
在前文中,我们初步介绍了如何给仓颉程序元素命名,实际上,除了变量,我们还可以给函数和自定义类型等命名,在程序中将使用这些名字访问对应的程序元素。
但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:
- 当程序规模较大时,那些简短的名字很容易重复,即产生命名冲突。
- 结合运行时考虑,在有些代码片段中,另一些程序元素是无效的,对它们的引用会导致运行时错误。
- 在某些逻辑构造中,为了表达元素之间的包含关系,不应通过名字直接访问子元素,而是要通过其父元素名间接访问。
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现代编程语言引入了“作用域”的概念及设计,将名字和程序元素的绑定关系限制在一定范围里。不同作用域之间可以是并列或无关的,也可以是嵌套或包含关系。一个作用域将明确我们能用哪些名字访问哪些程序元素,具体规则是:
- 当前作用域中定义的程序元素与名字的绑定关系,在当前作用域和其内层作用域中是有效的,可以通过此名字直接访问对应的程序元素。
- 内层作用域中定义的程序元素与名字的绑定关系,在外层作用域中无效。
- 内层作用域可以使用外层作用域中的名字重新定义绑定关系,根据规则 1,此时内层作用域中的命名相当于遮盖了外层作用域中的同名定义,对此我们称内层作用域的级别比外层作用域的级别高。
在仓颉编程语言中,用一对大括号“{}”包围一段仓颉代码,即构造了一个新的作用域,其中可以继续使用大括号“{}”包围仓颉代码,由此产生了嵌套作用域,这些作用域均服从上述规则。特别的,在一个仓颉源文件中,不被任何大括号“{}”包围的代码,它们所属的作用域被称为“顶层作用域”,即当前文件中“最外层”的作用域,按上述规则,其作用域级别最低。
注意:
用大括号“{}”包围代码构造作用域时,其中不限于使用表达式,还可以定义函数和自定义类型等。
例如在以下名为 test.cj
的仓颉源文件里,在顶层作用域中定义了名字 element
,它和字符串“仓颉”绑定,而 main
和 if
引导的代码块中也定义了名字 element
,分别对应整数 9 和整数 2023。由上述作用域规则,在第 4 行,element
的值为“仓颉”,在第 8 行,element
的值为 2023,在第 10 行,element
的值为 9。
// test.cj
let element = "仓颉"
main() {
println(element)
let element = 9
if (element > 0) {
let element = 2023
println(element)
}
println(element)
}
运行以上程序,将输出:
仓颉
2023
9